“惟愚生贪”与“贪转生愚” -凯发网站

中共潜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  潜山市监察委员会   主办
当前位置: 凯发网站首页 > 基层动态
“惟愚生贪”与“贪转生愚”
来源:潜山市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:2019-04-30 16:24

●贪与愚恰如并蒂而开的两朵毒花,要想避免陷入“惟愚生贪,贪转生愚”的泥淖,就要时刻保持头脑冷静、始终守住内心澄明。

据《唐书》记载,唐代宗时期的巨贪宰相元载伏诛时,从其家中查抄出的财产,除堆积如山的金银之外,还有八百石胡椒。对此,清代的丁耀亢在《天史》中评论道:“即极意温饱,亦不至食用胡椒八百石也。惟愚生贪,贪转生愚。”

人有欲望,无可厚非,区别在于“贤者能节之,不使过度;愚者纵之,多至失所”。但凡真正的智者,不会不明白“名为公器无多取,利是身灾合少求”的道理,只有那些不够聪明的人,才会过分追求名利,也即“惟愚生贪”。

正如庄子所言:“其耆欲深者,其天机浅。”像元载之类的贪官,汲汲营营搜刮了那么多,终究不过是当了个“财物保管员”。殊不知,“夫得者困,可以为得乎?”想要得到什么反被这所得而困,这能算有所得吗?遗憾的是,嗜欲之人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,耽溺其乐而不知止步,甚至胆大妄为乱伸手,瞎马临渊尚不觉。

也有一类人,本来算不上愚,只因打开了欲望的“潘多拉魔盒”,便丧失基本常识、变得愚昧疯狂,陷入“贪转生愚”的境地。《醒世恒言》里有个故事:录事薛某,一日在高烧睡梦中梦见自己化为鲤鱼跃入湖中,遇一老者垂钓,薛某“眼里识得破”,心知鱼饵危险,但终因难耐诱惑,还是张嘴咬钩。

庄子曾作过论断,“凡外重者内拙”。一旦被贪欲冲昏了头脑,人的心智就会为名所累、为利所困、为欲所扰。贪欲愈深,智力愈浅,轻则举止失态,重则自取灭亡。清人俞樾《茶香室四钞》记载,有人求文于桑思元,托以亲昵无润笔。桑曰:“吾生平未尝白作文字,可暂将白银一锭置吾案间,鼓吾兴致,待文作完,并银送还可也。”见银方有文兴,何等讽刺!当下,也有很多所谓“能人贪腐”“精英犯罪”的案例,剖析可知,犯事之人的智商和能力出类拔萃,却因一念之差跌进“贪转生愚”的陷阱,令人唏嘘也发人深省。

由此可见,贪与愚恰如并蒂而开的两朵毒花,要想避免陷入“惟愚生贪,贪转生愚”的泥淖,就要时刻保持头脑冷静、始终守住内心澄明。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这是借物喻人,阐释“家有黄金万两,不过一日三餐;家有广厦千万间,睡觉只需三尺宽”的道理,教化人们节制贪欲、保存天机,守住一份淡泊宁静。

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”春秋末期,楚国有个卖羊肉的屠夫,人称屠羊说。楚昭王流亡时,屠羊说帮他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很多难题。复国后,楚昭王派人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,屠羊说提出“愿复反吾屠羊之肆”,没有接受奖赏。清代曾国藩曾亲书“低头一拜屠羊说,万事浮云过太虚”这一名句送给其弟曾国荃,告诫他切莫狂妄自大、贪得无厌。曾国藩自己更是深谙知足惜福的道理,惜名重节而不贪权位,及时遏止贪欲而没有恃功自傲,为后世留下了“倚天照海花无数,流水高山心自知”的警句。

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”苏轼的这份情怀,正是很多人所欠缺的,也是最值得珍惜的。少一点物质方面的欲望,多一些理智上的节制,保持不贪不愚的状态,生活便有天光云影,内心便是云淡风轻,不难收获一份恬淡心境。(耿阳)

网站地图